近日,来自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医工结合实验室的朱红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医学和健康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影响因子:13.8)上发表综述《Citations of microRNA Biomarker Articles That Were Retra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该研究聚焦于领域——microRNA生物标志物研究中被撤稿文章的后续引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microRNA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它们在疾病诊断和预后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价值。然而,近年来,microRNA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成为了撤稿热点。撤稿是学术出版商用来阻止研究不当行为(剽窃/抄袭、捏造或伪造)和提醒读者注意期刊上发表的错误内容的一种手段。然而,如果已撤稿的文章仍然被引用为合法文章,那它们可能会继续损害科学。为了了解撤稿这种手段是否能有效阻止撤稿后引用,该研究对887篇已经撤回的microRNA生物标志物文章的引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这些被撤稿的文章在撤稿后仍然被引用了6327次,其中有238篇(占比30.05%)在撤稿后的引用次数甚至超过了撤稿前。撤稿论文被引用的趋势与期刊的影响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即使是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中撤稿的论文,也可能在学术圈中持续产生负影响。此外,研究团队随机抽取了87篇(占9.81%)撤稿文章,发现这些文章在撤稿12个月以后,仍有超40%的引用。与1620篇非撤稿文章的对照组相比,撤稿并没有有效减少被撤稿论文组的引用;相反,414篇引用撤稿文章组与7954篇未引用撤稿文章的对照组相比,引用撤稿文章的研究将来更可能被撤稿。
通过这项研究,团队建议期刊和数据库应采用自动化工具来标记和追踪被撤稿的论文,以减少这些论文继续被错误引用的情况。研究团队还呼吁科研人员在提交论文前,通过诸如撤稿观察网(Retraction Watch)和PubPeer等平台,仔细检查引用的文献是否已被撤稿。
论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16597